自從疫情以來我總是避免出入診所及醫院。
也因為這樣,才明白嬰兒急救指南非常的重要。
更決心要幫助所有父母在孩子生病時能有效處理。

  • 什麼是關節炎?有哪些不同類型的關節炎?
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它會導致關節的炎症和疼痛,進而影響到關節的活動能力。常見的關節炎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等等。

  • 關節炎的症狀是什麼?如何預防和治療關節炎?
關節炎的症狀包括關節疼痛、僵硬、紅腫、熱感等等。為了預防關節炎,可以注意保持適量的運動、避免過度使用關節、保持正確的姿勢等等。治療關節炎可以使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

  • 關節炎對生活品質的影響是什麼?
關節炎可以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影響到走路、握筆、打字等日常動作。因此,及早發現和治療關節炎對於保障生活品質非常重要。

  • 關節炎保健有哪些方法?
關節炎保健包括適量的運動、正確的姿勢、減輕關節負擔、適當飲食、補充葡萄糖胺等等。透過這些方法可以維持關節健康、減輕關節疼痛、延緩關節退化的進程。
文章標籤

宇宙媽咪看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時,你就是一個裁判。

——戴維·弗羅斯特

 

怎樣在兩個孩子之間維持“公平”?答案很簡單:

別糾結了,你做不到的,孩子也不需要你做到。

甚至,執著於“公平”,反而會影響孩子的社交商、讓孩子們成人後的關係更糟糕。

所謂的“一碗水端平”,實際上就是不限量續杯的真心,以及必備萬能套路。

 

 

 

 

  • 比起公平,更重要的是“特别”

想像一下,有一天你給豬隊友出了一道送命題:我是你的真愛,還是你早戀十年的前女友是真愛?

斷頭答案一:前女友啊,情竇初開,無可取代。 ——做你前妻也能無可取代咯?

斷頭答案二:當然是你啦,以前那都不叫愛。 ——薄情,虛偽。

斷頭答案三:都是真愛。 —— ……

標準答案是什麼? ——不一樣的,她啟蒙了我的青春,你完美了我的人生,你是獨一無二的,任何人都不能拿來跟你作比較。

 

 明白啦?總是跟孩子說“媽媽愛你們一樣多”的你,

在孩子眼裡,就和你眼裡的豬隊友差不多呢。

為什麼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對公平有執念?

研究指出,“公平感”根植於人類大腦,與生俱來;

問題是,“公平感”是個因人而異的東西:

做到公平或許不難,

但是讓每個孩子都感覺到公平——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父母也是人,難免會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不同的偏愛不說;

單說孩子本身,每個人的禀賦和特點都不一樣,

“區別對待”,不僅難以避免,甚至理所應當。

比方說,一個愛鋼琴,一個愛足球,足球小子說你偏心給哥哥買那麼貴的鋼琴,

難道為顯公平,要買一個和鋼琴一樣貴的足球嗎?比起費心耗時地計算物質、時間上的公平,

最有效、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處理屬於Ta個人的感覺,讓他覺得自己是獨特的、被愛的。

大熱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排行老二,平時一直是被忽視的那個,甚至家中半夜煤煙蔓延時,爸媽分別第一時間救出了姐姐和弟弟,差點忘記一氧化碳中奄奄一息的德善。 ——這算是不公平的典型了吧

 

▲當爸媽想起時,德善已经自己爬了出来

但是德善一直熱愛著家人,長大後人格健全,和姐姐弟弟相親相愛,這是為什麼?

因為德善爸爸的“聊一聊”,

讓德善明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同樣被父母愛著、注視著。

所以她不再執著於和姐姐弟弟“完全平等”、不再執著於比較。

 

          • 學會這四招,搞定爭吵的小傢伙們

話是這麼說,但孩子鬧起來,焦頭爛額的時候,做不到心平氣和的“聊一聊”,怎麼辦?

史上最實操《公平寶典》来了,總共四個心訣,絕對有適合你家的那一款。

1.一個分割,另一個先選擇

盛飯、分蛋糕、切水果……兩個小家伙無時無刻不在Battle。

承認吧,娃鐵了心要互撕,你拿天平也分不均匀。

 

 

請你鬆手,讓一個孩子負責分配,另一個優先挑選。出去買東西也是,只能吃or拿對方替自己挑的。

2.共情大法好,避免爭論和解釋

描述孩子的感受會讓他覺得被理解,這會大大澆熄他的怒火。

 

 

舉例說明

爭論: “明明有時是你先玩的,你怎麼能說從來都是哥哥先玩的呢!”

共情: “你覺得最近好像都是哥哥先玩的,有點傷心對不對?”

解釋: “姐姐更大呀,所以她可以多看一下電視。”

共情: “麻麻真希望你也能晚睡呢,玩得正開心就去睡覺好難哦。不過,麻麻確信,等你和姐姐一樣大,你也可以晚睡呢!”

 

 

 

 

 

 

 

3.不用要物質“平衡”,要用愛

 

還記得嗎,小時候,爸媽分給哥哥的西瓜好像總是大一點,你嚷嚷著不公平,爸媽於是給你又切了一塊——你就高興了嗎?

並沒有,心裡還是哪裡不爽。

俗話說強摘的果子不會甜,你要的可不僅僅是那多一點的西瓜。“爸媽下次還是會把更大更好的留給哥哥”的隱憂,讓妳後半塊西瓜吃得又撐又不開心。

正確做法是:“不會吧!麻麻坐在這裡,就是為了保證你們吃到一樣多的西瓜,但是你卻覺得你吃得少了點——即使你的那塊只小了螞蟻那麼少,麻麻也要给你一個大大的補償——用一百個抱抱和親親!

 

 

這句话也很適合用在孩子們爭奪一個沒法衡量的東西時,比如“姐姐的吊帶褲就是比我裙子好看!”

相信我,這些抱抱和親親,更能滿足孩子的真實需求。

4.時間不要平均分,而是按需分配

這個雷區還滿容易踩的,很多麻麻為了顯示公平,晚上“一人給一個小時”。

問題是,對於和麻麻待不夠的孩子来說,“被打斷”、“被搶走”的感覺,來得比“麻麻真公平”洶湧多了。

比如老大要和你商量家長會的具體事項,還沒說完呢老二来拉你走,這就極容易讓老大覺得“妹妹在跟我搶媽媽”,老二覺得“只要我想,麻麻就是我的。”

這時就要跟老二說:“我知道你等得好辛苦哦,等媽媽和哥哥聊完,就陪你畫小叮噹好嗎?我們兩個人一起畫哦!”

  • 二寶家庭,這個雷區千萬别踩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曲韻發現,三個或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是社会,可能出現各種角色和關係;但當只有兩個孩子時,他們可以選的關係只有三種:陌生人、對手、夥伴。

 

 

如果父母一直自以為是的主持“公道”,事事求平均,反而會给孩子造成長久的傷害。

 

 

比如固化“大”和“小”、“強”和“弱”的觀念,給自己貼標籤;
比如喜歡比較甚至攀比,沒有足夠強大的自驅力實現自我成長;

再比如對“公平”過度堅持乃至僵化,走上社會、組建自己的家庭後,

斤斤計較不近人情,只關注表面的、無條件的“平均”。

 

 

家有兩娃的你,不如放一放“做好裁判”的執念。

正如美國親子教育專家勞拉·馬卡姆所說:孩子們競爭的原因是為了確保他們在危險和資源稀疏的情况下能夠生存。

所以,你的工作是要愛每一個孩子,讓孩子不需要懷疑你可能更愛他的兄弟姐妹

 

 

經常主動擁抱孩子、告訴孩子你很榮幸能做他的媽媽or爸爸、需要的時候你大部分都在、學會說“對不起”和“謝謝你”、用小紙條小禮物讓孩子感受到獨特的驚喜……堅持下来,你就會發現,

小家裡,相較於“愛”,“公平”只是個偽概念。

 

 

 

相關書籍

本書特色

點破6種爸媽在手足衝突時,最常脫口而出的話,給你正確有效的句型

希望爸媽首先理解自己可能有的情緒,再來想像孩子遭遇手足衝突時的心理需求,進一步嘗試有無調整的辦法。

發掘幼兒手足相處時的5大眉角,讓小鬼頭不再難纏

只要摸清一些眉角,許多事情處理起來,也能四兩撥千金,事半功倍。摸清眉角的第一件事,就是理解孩子們看手足議題的角度。

8幕家庭小劇場—手足衝突篇,深入指導爸媽陪演技巧

適用於每個家庭的日常情境,挑釁 / 計較 / 爭吵 / 肢體衝突 / 競爭 / 同盟與排擠 / 欺負 / 異性手足,從爸媽既有的思考點出發,再告訴你如何搖身一變引導出愛的正能量。

直擊多元情境的手足之愛,用愛扶持有辦法

家有身心特殊的手足,或是雙(多)胞胎手足,以及身處離婚風暴裡孩子,甚至是當手足失去健康或生命..., 給予多元的家庭情境指點迷津。

書名:相親相愛不簡單?:給爸媽的手足教養學

  • 作者: 孫明儀 
  • 第一本來自嬰幼兒心理健康師研究剖析的手足幸福關係專書
文章標籤

宇宙媽咪看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你常有腰酸背痛的問題嗎?
  • 還是整天窩在辦公桌前,下班後老是覺得直不起腰?
  • 或者為了生活辛苦搬運貨物,腰背再痛還是得咬牙撐下去?

會有這樣的問題,很多是因為你做事的時候只會「靠腰」,同時也缺乏運動核心肌群所建立「天然護腰」。

趕緊趁著在家的時間,用3招式保護脊椎吧!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成大工作強化中心職能治療師康鈞雅表示,做好「核心肌群」的運動,以保護脊椎及維持脊椎的穩定,達成「天然護腰」的效果,減少、降低「靠腰」造成的傷害。「不管你是不是常常腰酸背痛,每天跟著動一動,加強自己的核心肌群,絕對都有好處的,」她指出,有力的核心肌肉是脊椎的「神隊友」,可說是「天然護腰」,不但能協助減輕疼痛,並有預防相關疾病的效果。

 

康鈞雅表示,可以嘗試3個動作,包括蜷腹運動、側棒式以及鳥狗式。一開始應考量自身狀況,從每個動作都連續作10~20次開始,然後慢慢增加劑量到自己滿意的程度。核心肌肉練習若能持之以恆,便能感受到自己腰腹的肌肉群逐漸強壯起來,甚至還能夠消除小腹。無論自認身強體壯或已有脊椎病變,都可以嘗試看看。

 

蜷腹運動

 

 

 

 

 

 

蜷腹運動是先在地上躺平,雙腳彎曲抬起成90度,腳掌平貼在地上。此時兩手環繞在胸前或是放在頭部兩側,然後一邊用腹部肌肉把上半身微微帶起直到45度左右,一邊慢慢吐氣。在呈45度的位置停留2秒,然後再一邊吸氣,一邊下躺到肩膀落地的位置。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訓練腹直肌,這個運動由大家熟悉的仰臥起坐調整而來,可以有效減少仰臥起坐帶給脊椎的壓力,同時訓練到腹部的肌肉。康鈞雅提醒,別忘了動作時腹部肌肉要出力下壓,不要讓腰部彈起來離開床面。

 

側棒式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腹內/外斜肌,核心肌肉練習,許多人會忽略側腹部的肌肉,但要構成完整的肌肉護腰可不能少了它。動作的重點是用腳的側邊及右手前臂緊貼地面(左手插腰),腹部用力將身體撐起,雙腳伸直勾腳尖,使耳朵、肩、髖、膝、踝呈一直線。

 

 

 

鳥狗式

 

 

鳥狗式是將手掌、膝蓋貼地,手掌與肩同寬,手肘微彎,兩隻手肘內側的折線呈面對面,膝蓋與臀部成一直線,舉起一手向前平舉,對側的腳向後舉起延伸,與軀幹成一直線即可。

 

下背痛很大一部分是因伸直肌肉群耐力不佳,鳥狗式能夠訓練背部伸直肌肉群,這個動作透過對側手腳的向外伸展,同時講究雙側肢體的平衡,帶給背部肌肉群很大的挑戰。

 

成大醫院勞安室主任馬先芝補充道,身體的健康需要平時的保養保健與預防,如果因為工作而產生腰背不適的相關症狀,可尋求職業醫學科醫師的診療,必要時安排由職能治療師依據需求,打造個別的工作強化訓練。

延伸推薦

/tmp/php9JTxca

幸福靠「背」減輕背部疼痛,提升穩定度、活動度的背部運動

Back Exercise: Stabilize, Mobilize, and Reduce Pain


 

 

讀者將學習如何評估目前的背部健康,並指導完成60項有助於脊椎穩定、強化及恢復的運動。運用增進肌力、移動性及柔軟度的運動,為脊椎建構基礎穩定性、擴大運動範圍及緩解疼痛。
本書探討五種常見的脊椎症狀:非特異性下背痛、椎間盤隆起與突出、脊椎滑脫、狹窄及脊椎手術(如脊椎融合)。針對每種症狀提供為期六個月量身訂製的運動計畫,藉以改善活動度、增加穩定度及減輕疼痛。
沒有人願意忍受背痛或不適而生活。藉助本書,你將瞭解疼痛來源及能夠長期控制背部健康

 

 

 

 

文章標籤

宇宙媽咪看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每種情緒都是有層次和程度的,展現方式也不一樣。

如何以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是孩子必須學習的人生課題。

如何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教導孩子如何做好情緒管理,也是爸媽的育兒課題。


/tmp/phpkj8wdb   

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當孩子因為情緒而做出不當的暴衝行為時,往往會破壞他在班上的人際關係,而這又進一步惡化了他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與師生關係,最後,不僅孩子痛苦,爸媽也受苦。因此我們知道,不當的情緒管理會帶給孩子深遠的負面影響。

所以,如何在你生氣、激動、焦慮或是難過等情緒下,在當時的環境中做出合宜的反應,這種能力就是情緒管理。而在從情緒產生到做出行為,中間的過程有一個很重要的樞紐,就是大腦的思考與想法。

 

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爸媽可以這樣做

 

    我們的情緒隨著大腦的發展與經驗的累積,慢慢邁向成熟,因此大人的情緒狀態往往比青少年穩定,而青少年又比小朋友平穩些,這些都是大腦成熟跟經驗學習的結果,所以除了時間(大腦發展)因素外,學習(經驗)怎麼管理情緒也是關鍵。

    學習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情緒有哪些、自己處在什麼樣的情緒狀態裡,然後才能學習如何管理。

 

1.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知道自己是開心、是難過、是生氣、焦慮還是緊張等,就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孩子天生就對別人的情緒很敏感,但往往很難馬上知道自己的狀態;但是我們大人可以協助扮演這個腳色,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表情言行、所處的環境以及所遭遇的事件中,推論孩子現在的情緒,並且描述給孩子聽,包含:「我看到你現在不說話,是不是因為剛剛……,所以你現在很難過?」、「我聽到你剛剛在房間裡在念些什麼,是不是因為明天要……,你現在有點緊張?」

    當你對孩子這麼說時,孩子逐漸能夠從你的引導中認識到自己展現情緒的方式,以及引發這些情緒的原因,他會想:「喔,原來我坐立不安這是緊張,而我會緊張是因為明天的考試……。」

2.幫助孩子評估情緒的強度

    每種情緒都是有層次和程度的,展現方式也不一樣。例如,同樣是難過的情緒,有的孩子會一個人靜靜坐在椅子上啜泣,有的孩子會找朋友講話、有的孩子則是會在課堂上痛哭不止。因此,孩子除了要知道自己處在什麼情緒下,我們也可以幫助他去評估情緒的強度,以及他怎麼表現出這些情緒(展現的方法,以及對環境影響的程度)。

    利用溫度計的概念,我們可以將情緒用數字劃分出不同的程度。以生氣來說,我們可以請孩子從0分到10分(數字越高越嚴重)評估自己的生氣程度,並且帶著孩子去看看不同分數下的生氣,會有哪些不同的生理反應,以及通常會做出什麼行為,不只壞心情可以用,好心情也適用。

    情緒溫度計的好處,是它概念清楚,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又可以將抽象的情緒轉換成具體的數字。不但孩子很好理解,也讓大人可以掌握孩子的情緒狀態,孩子評估時,也會慢慢學習到自己的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係。

3.教導孩子情緒管理的技巧

    一般來說,當孩子能夠確切描述自己的情緒種類,以及評估情緒的強度後,他也開始會有能力去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但常見的問題是,孩子往往不知道為什麼要處理情緒,因此我們可以和孩子就他的經驗,先討論有哪些情緒反應的結果是孩子不喜歡的,從這個部分和孩子討論如何減少不喜歡的結果,並且帶入情緒管理(錦囊妙計)的技巧。

    困擾每個孩子的情緒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幫他從過去的經驗中,整理出幾個曾經試過並且有幫助的方法,作為他的錦囊妙計。如果孩子過去沒有處理情緒的經驗,爸媽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幾種可能引發麻煩的狀況,以及應對的方法。

    在跟孩子討論錦囊妙計時,有2點原則:

  1. 轉移注意力:

孩子有情緒時,常常會在當時的環境越陷越深,因此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將孩子的注意力從困住他的環境、想法或是人事中抽離出來。

  1. 自我對話:

爸媽可以教孩子使用自我語言教導法,並且大聲唸出來示範給孩子看。這是一些告訴自己去做(或不要做)某些事的簡單句子,例如:「他讓我很生氣(情緒),我現在要離開教室(行動/策略)」、「我現在很生氣(情緒),所以我要跟老師說我需要洗把臉(行動/策略)」、「我很緊張(情緒),所以我要做一下深呼吸,再繼續下去(行動/策略)」

    這些句子練習久了,就會變成孩子思考的慣性,而合理的思考會進一步引發適當的行動。

    情緒是天性,只有當孩子展現情緒的方式與強度造成干擾時才是問題。

/tmp/phpDeJbDY

 

 

 

 

書名/《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作者/陳品皓出版社/禾禾出版

 

文/摘錄自《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文章標籤

宇宙媽咪看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PkIIYY  

  • 關於母乳

母乳的組成成分是大自然專為新生兒所創造的,含有寶寶成長過程中需要的養分。除了基本的熱量、蛋白質外,還包括免疫球蛋白IgA、白血球、補體即溶菌素、DHA等,都是配方奶所無法提供,是所有嬰兒最好的食物,包括早產兒及生病的嬰兒。

喝母乳對新生兒的益處一直不斷的被研究而證實,例如能降低兒童期罹患淋巴癌、白血病、霍金氏病的機率,長大後血壓和膽固醇較低,兒童期不易患糖尿病,還有減少猝死症的機率等。

哺餵母乳的行為,除了有助於新生兒的身心健全及發展,同時對授乳的媽媽也獲得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回饋與益處。

  • 哺餵母乳對媽咪及寶寶的好處

母乳含有最適合嬰兒所需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及其他營養素,還含有免疫保護物質,可以促進嬰兒健康,是大自然中唯一針對人類嬰兒所設計的產品,是人類嬰兒本來就應該有的食物(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2018)。

 

小常識

嬰幼兒攝取DHA的情況:

雖然DHA有助嬰兒成長,但是DHA若攝取過量或與其他脂肪酸的比例失衡,將會使身體對其他脂肪酸的代謝作用異常,造成體內機能運作受影響,例如腎功能、凝血機制和免疫反應等。

對媽咪的好處

哺乳期間產婦與新生兒有較多的肌膚接觸及互動,能促進親子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1. 增進子宮收縮的復舊並預防及減少產後出血。
  2. 代謝增加更易恢復到懷孕前體重。
  3. 哺餵越久,越可降低乳癌、卵巢癌的機率。

小常識:

婦女哺餵母乳的時間若超過16個月以上,在停經前罹患乳癌機率較低。

在母乳哺餵期間,由於母體泌乳激素升高,排卵機率較低。通常全母乳哺餵的產婦,產後第一次來月經的時間平均約在產後6~8個月。

 

對寶寶的好處

  1. 含多種抗感染因子,較不易感染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腸胃道感染等。
  2. 含豐富的DHA,能增進腦部及智力的成長發育。
  3. 所含蛋白質最適合寶寶,較不易過敏,能降低過敏的機會及嚴重程度。
  4. 含抗發炎及免疫調節因子,可促使寶寶免疫系統的完善,降低發炎反應,如腹瀉、肺炎等。
  5. 其中的乳清蛋白及脂肪酶等,能讓母乳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另外,母乳內許多的酵素更能幫助營養素的吸收。
  6. 減少兒童時期糖尿病或肥胖發生的機率。
  7. 能增進新生兒的安全感與關愛的需求。

 /tmp/phpIEKWIW  

  • 哺餵母乳的原則
  1. 儘早讓寶寶與媽媽能有肌膚的接觸與吸吮。
  2. 應不限次數,須依寶寶需求哺乳。乳汁的分泌通常會隨著嬰兒的吸吮增加而分泌越多,反之吸吮減少則越少。
  3. 母乳消化吸收較快,開始哺餵時大約2小時就可餵食一次。
  4. 應注意乳房、乳頭的清潔及狀態,若乳頭較短或凹陷,應儘早改善。
  5. 確認寶寶的含乳姿勢,應左右兩側輪流哺餵或排乳。
  6. 母親應有充分的休息與營養,以及健康的生活,並穿著寬鬆衣物。
  7. 乳汁的分泌與品質取決於食物的攝取,因此哺乳媽媽的飲食應注意:
  • 增加蛋白質及水分(蔬果、湯品等)的攝取,以促進乳汁的分泌。
  • 全素的媽媽若親餵,應額外攝取維生素B12。
  • 禁自行服用成藥。
  • 避免進食含人蔘、韭菜及麥茶的食品,以防乳汁分泌減少。
  • 避免刺激性食物:酒、煙、咖啡、茶、可樂、調味料(如辣椒、芥末等)。
  • 不適合哺餵母乳的情況
  1. 嬰兒的情況
  • 半乳糖血症、高胱胺酸尿症:飲食應由醫師或營養師調配。
  • 苯酮尿症:非絕對禁忌。
  1. 母親的疾病(下列情況不建議哺餵母乳)
  • 有急性傳染病,如肺結核或愛滋病。
  • 人類T細胞白血病第一型病毒HTLV-1。
  • 使用抗癌症藥物、放射性同位素物質-依半衰期而定。
  • 乳房有膿瘍或疱疹。
  • 藥物濫用者。

常見哺乳Q&A

Q1.媽咪感冒、B型肝炎帶原或寶寶有輕微黃疸,能哺餵母乳?

A:可以,但建議戴口罩,避免飛沫傳染。

Q2.什麼是「依嬰兒需求餵奶」?

A:就是由嬰兒決定一餐要吸多少奶,只要嬰兒有想喝奶就哺餵。

Q3.母乳建議哺餵多久?

A:建議產後6個月內應完全以母乳哺餵,其熱量及營養素足夠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6個月後,母乳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因此,除了母乳哺餵外,尚且需要額外增加其他副食品的營養以滿足寶寶需求。

小常識: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出生飲食標準

6個月前:可純餵母乳,不必餵食水及其他食物。

6個月後:適當地開始添加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2歲或2歲以上。

今日推薦:

 

/tmp/php887ZIc 書名/新手媽媽哺乳親餵的24堂課

作者/Dr. Jack Newman’s Guide to Breastfeeding

 

 

除了第1章以外,本書所有章節開頭就列出大眾對母乳哺育的迷思或誤解,

這般強調是因為誤解太常見也成為許多媽媽的障礙,

所以本書列出迷思背後的真相,提供正確知識讓妳做出最好的選擇。

本書多處提到母乳哺育相關議題的實驗與研究,然而考量到頁數問題並未全文詳載,

若有興趣可以到www.breastfeedinginc.ca查詢,除了研究之外,

本書也常常提及影片內容,這些都能在國際母乳哺育中心的YouTube頻道上看到,

也可以上網至www.ibconline.ca,透過影片將幫助你了解一些文字難以解釋的技巧。

 

文章標籤

宇宙媽咪看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